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11035|回复: 18

台灣琴人流派略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0 22: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章志蓀〈1885-?〉安徽涇縣人,字梓琴。光緒三十一年從李緝熙先生啟蒙學琴。光緒三十四年再師事琴家陳壽臣先生深造。五十年代赴台後,曾廣傳琴學,得其傳者,以孫毓芹最為傑出。
孫毓芹〈1915-1990〉河北豐潤人,早年師事學校教師田壽農學琴;五十年代初移居台北,從古琴大師章志蓀學琴,得章氏賞識,並傳予所藏古琴與琴譜。1969年起在章氏授意下,開始教授琴藝。1972年起,陸續應聘任教於國立藝專、文化大學及國立藝術學院等。得其傳者有陳雯〈1999定居馬來西亞,在當地教有學生多人〉、孫玉涵〈現在台北教有學生多人〉、李楓、袁中平〈現活躍於台灣琴壇,頗具名氣〉、莊秀珍〈於台北紫藤廬教授琴藝〉、唐士璋〈旅居美國〉等。


[ 本帖最後由 gty6122 於 2007-12-11 23:30 編輯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2-11 14: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士璋 。。。。
這人也算到台灣琴人里?

[28]
发表于 2007-12-11 15: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此略說,部份乃參據吳釗大師之【絕世清音】書中提及。〈第163頁〉:lol
发表于 2007-12-11 15: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補充報告張家大公子
原帳號gty6122,覺得與琴友稱呼上較不便利,嘿嘿~~~往後gty6122就一貫呼名蓬萊琴人是也!:lol

[ 本帖最後由 蓬萊琴人 於 2007-12-11 16:00 編輯 ]
发表于 2007-12-11 15: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蓬萊琴人 於 2007-12-11 15:48 發表
補充報告張大公子:
原帳號gty6122,覺得與琴友稱呼上較不便利,嘿嘿~~~往後gty6122就一貫呼名蓬萊琴人是也!:lol



原來如此呀
[11]
发表于 2007-12-30 13: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cmusic.idv.tw/suona/forum ... 38&SearchTerms=吳宗漢

http://www.tongdengzhongyao.com/gq/index.htm
錄自王永昌(1992年5月10日)<梅庵琴派在海峽兩岸的流傳>

四十年代末期,風雲變幻,不少琴人,渡海至台。
據悉,當時挾琴東渡的琴家,計有︰
淩純聲、
王叔瑉、
呂佛庭、
章志蓀、
胡瑩堂、
邵元複等人。

淩純聲,江蘇武進人,
王光祈著《中國音樂史》,附彈琴插圖,
爲淩先生在德國演奏古琴時拍攝的。
淩先生在梅庵曾獲王燕卿先生親授,
和徐立孫、邵大蘇二先生是同輩琴人。

王叔瑉先生,四川簡陽人,
臺灣國立中央研究院校勘學家,
歷任國立臺灣大學及南洋大學教授。

呂佛庭,河南沁陽人,
早年曾從徐元白先生學琴。
呂先生是著名畫家,以繪有《長江萬里圖》而享盛譽。

章志蓀先生字梓琴,號研幾,安徽涇陽人。
在台梓《研易習琴齋琴譜》三冊(1961年至1963年出一冊),
極受琴人歡迎,先生在臺北廣收弟子,
先後從遊的有1989年當選爲“民族藝師”孫毓芹先生,
以及汪振華、
侯濟舟、
湯德均等人。

胡瑩堂先生,湖北孝感人,
渡海後寓居台南高雄市,
以提倡琴學爲己任,
從遊學琴的有︰
朱龍庵、
梁銘越、
容天圻、
胡安文、
張清治諸先生。

大陸也有胡先生的門人,
北京中國科學院的李璠先生
爲胡先生早年門人,可謂桃李遍天下。
胡先生伉儷均精繪事,在給畫界亦享盛名。

邵元複先生,梅庵創始人邵大蘇先生哲嗣,
是梅庵第三代傳人,亦居高雄,
琴學著述甚豐,同時亦以書家鳴於世。

梅庵琴系在台嶠大事流傳,
則在一九六七年夏吳宗漢先生
暨夫人王憶慈女士由港遷台定居,
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聘吳先生爲古琴教授始。
吳宗漢先生江蘇常熟人,
以就讀於南通師範故,
爲大琴家徐卓之得意傳人,
遂爲梅庵派第三代琴家。
昔在上海,吳先生伉儷與今虞琴社
張子謙、
吳景略、
沈草農、
李明德、
樊伯炎諸琴家過從甚密。
五十年代初,卜居香港,
在港九介導古琴不遺餘力,誨人不倦,弟子遍海隅。
吳先生嘗謂彈琴快慢無一定標準,
或快或慢,應以曲情爲轉移,輕重緩急,
抑揚頓挫,以能傳神爲主。
惟過慢,則聽者感覺枯澀乏味,
易生倦意,其言實至論也。
旅美琴人夏天馬教授云:
“先生爲梅庵嫡傳大師,故能運用純熟手法,
充分表達梅庵譜中之超特風格。”
(《古琴曲譜一夕談》,《琴府》轉載)

惜天不作美,於遷台定居之翌年,
一九六八年十月十一日,
宗漢先生忽患中風,左半身不遂,動彈不得,
調治年餘,漸告康復,雖勉強能彈奏小操,
惟左手尚失靈,大操指法複雜,不能得心應手,
教琴之責,遂由夫人任之,
吳先生從旁指導,吳夫人其爲人也仁慈,
其授業也嚴明,學生咸敬愛之。

吳宗漢先生夫人王憶慈女士,字涵若,
原籍浙江杭州,早歲與吳宗漢先生結婚後,
即學古琴,師事吳宗漢及吳先生老師徐卓先生,
數十年來日必撫琴,深得梅庵派神韻。
夫人隨吳先生居香港十餘年,
後隨吳先生移居臺北。
一九六八年十月吳先生患病以來,
大部分教琴工作由夫人接替。
夫人鼓琴清透圓潤,不同凡響。
門人對夫人琴藝皆欽佩不置。
臺灣琴壇經吳先生伉儷大力倡導後,
大有中興氣象。

臺灣報刊時有刊載吳宗漢先生夫婦
在台傳授琴學的實況。
臺灣《新生報》一九七一年十月十三日報道說:
“中華國樂會爲慶祝琴學巨著《琴府》的出版,
於一九七一年在臺北實踐堂舉行一場盛大的‘古琴古箏欣賞會’。
古琴家容天圻撰寫的《古琴古箏欣賞追記》一文中說:
‘梅庵派名曲《關山月》、《玉樓春曉》、《搗衣曲》,
分別由劉品良、葛敏久、王海燕等演奏,
他們在梅庵派宗師吳宗漢、王憶慈伉儷悉心調教下,
頗得梅庵派的韻味。”

容又云:“目前國立藝專教授古琴的吳宗漢教授
是梅庵派第二代傳人徐立孫(卓)的嫡傳弟子。
上次欣賞會擔任古琴演奏者,大部分屬於梅庵派學生。”

吳宗漢先生夫婦在台傳播梅庵琴系,
門人甚衆,今設壇點將,錄之如次:

唐健垣,一九六八年從吳宗漢伉儷學琴,
盡傳梅庵譜所載琴操。唐健垣說:
“前幾年我對古琴發生興趣,想開始學琴,
不料找了兩年,問遍不少朋友,都找不到一個琴師。
想買本琴譜自己學習,又買不到琴譜。
一拖再拖,差一點要打消學琴的計劃了。
後來幸虧得投在吳宗漢老師門下,不致希望落空。”
(《近代琴人錄序》,載《琴府》1517頁)

唐健垣先生今已是操縵名家,蜚聲海內外琴壇。
一九七一年他在臺灣編著琴學巨著《琴府》上下兩冊,
所著錄古今琴學資料甚豐,堪步楊宗稷《琴學叢書》後塵,
爲士林所重。近聞卜居香港,執教於演藝學院雲。

安方,原籍湖北英山,
在臺北市居留期間曾從侯濟舟女士學笙、箏兼及古琴。
一九七一年四月,從吳宗漢先生伉儷學琴,
能彈玉樓春曉、湘江怨、鳳求凰、極樂吟、
秋風詞、普庵咒、良宵引、鳳雷引、稱夜長等十余曲。

陶筑生,一九三八年生,原籍江西南昌。
他是臺北市有名的年青國樂家,
對簫、笛、古箏都有研究,
在著名的國樂團任簫、笛演員。
除在國立臺灣大學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所屬國樂社任古箏組導師外,
並於業餘設帳,傳授古箏指法。
一九六九年年年底從吳宗漢先生學習古琴,
能彈梅庵諸曲,如
秋風詞、關山月、湘江怨、玉樓春曉、極樂吟、
陽關三疊、風雷引、鳳求凰、歸去來辭、良宵引、
普庵咒、長門怨、平沙落雁、梅花三弄諸曲。

王海燕,一九四七年生,原籍福建林森縣,
現任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古琴教授,
吳宗漢先生在臺灣定居以來,
王海燕女士是吳先生伉儷門下學琴
歷時最久的一位琴弟子,
一九六五年王海燕進入“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專攻國樂。
一九六六年從梁在平先生學古箏。
一九六八年從吳宗漢先生及夫人王憶慈女士學習古琴,
很受鍾愛,盡得梅庵諸曲之要妙。

王女士能彈秋風詞、關山月、玉樓春曉、鳳求凰、
良宵引、風雷引、長門怨、極樂吟、搗衣、湘江怨、
陽關三疊、梅花三弄、歸去來辭、普庵咒、平沙落雁、
秋夜長、梧葉舞秋風等二十余曲。

一九七0年夏,王海燕自藝專畢業,
中華國樂會於九月七日晚假座臺北實踐堂演奏廳
舉行“王海燕古箏古琴獨奏會”,
海峽彼岸古琴音樂愛好者,
得以一聆梅庵琴系清音雅韻,
至今爲人所津津樂道。

朱元明女士,原籍江蘇淮陰,
自幼與父母僑居美國俄亥俄州。
一九六九年偕同美國籍夫婿來臺灣,
經唐健垣先生介紹,遂師事吳宗漢伉儷學琴,
元明女士聰穎勤學,甚得吳宗漢先生並夫人鍾愛。
元明每學一曲,必請吳師母錄音示範,
反復體會,頗得吳師母操縵之真諦。
未及半年,即能彈
湘江怨、歸去來辭、陽關三疊、玉樓春曉、
鳳求凰、長門怨、平沙落雁、普庵咒諸曲。

王正平,原籍杭州,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在臺北從吳宗漢先生學琴,
能彈秋風詞、關山月、湘江怨、陽關三疊、歸去來辭等曲。

吳宗漢先生執教于臺灣藝術專科學校時,
除王海燕傳其衣缽,爲梅庵第四代琴人中之佼佼者而外,
其高足弟子還有
張尊農(女)、
葛敏久、
劉品良(女)、
歐月裏(女)、
顧豐毓。
一九七一年臺北實踐堂古琴古箏欣賞會,
張尊農演奏湘開源節流怨,
劉品良演奏關山月,
曾獲吳宗漢先生親炙、
活躍於臺灣琴壇的梅庵弟子,還有
沈一忠、
賴詠潔、
許輪乾、
葉紹國、
董榕森、
劉德雄、
金德航、
劉文蘭、
黃麗嬋等數十人。

又由於先生門人王海燕等梅庵派琴家,
繼續在高等學府從事古琴音樂的傳承教學,
梅庵派第五代琴人,
在臺灣寶島南北,亦到處可見。
吳宗漢先生暨夫人王憶慈女士
已于一九七二年九月赴美國定居,
然梅庵琴派的雅音卻響遍寶島南北,
成爲永不凋謝的藝術花朵。

復有一事當爲海峽兩岸琴家所樂聞。
梅庵琴社創始人邵大蘇先生哲嗣
邵元復先生今亦在臺灣,
卜居台南高雄市。
元複先生琴學得自趨庭,
爲梅庵派嫡傳第三代琴。
渡海平臺後,閉門養晦,不爲人知,
近年來始與琴界同仁切磋琴藝,共葉宮商。
元復先生以操縵家而兼書法家,著述甚豐。
一九九0年基隆出版的《弦上的情操》一書中,
先生所撰《認識中國的古琴——七弦琴》一文,
全面闡述琴學精義,提綱挈領,要言不煩,
爲海峽兩岸所傳誦。
現復從事《梅庵琴譜》比勘修訂工作,
準備重刊《梅庵琴譜》,
其將嘉惠後學,不蔔自明。
目前梅庵琴派在海峽兩岸均處於蓬勃發展階段,
呈現一種雙枝並秀的可喜局面,
白下城中,雞鳴棣下,爭奇鬥豔的梅庵光輝景色,
將永遠照耀在中國古琴發展史冊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3-17 13: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7-26 23: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下了
发表于 2008-7-30 10: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唐士璋是香港琴人还稍微靠谱点
发表于 2009-2-10 10: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琴人没错,跟武宗汉先生学琴也可以阿,不矛盾啊。
发表于 2009-3-2 20: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士璋,碧眼金髮的洋人,學琴啟蒙於孫毓芹,後移居香港長洲島近二十年,據稱已將神奇秘譜全本完成打譜,近來研究將爵士樂以古琴來演奏,有個人的中、英文古琴網頁。
发表于 2009-4-8 14: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情况交代详细的
发表于 2009-8-3 14: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外梅庵琴人居多
发表于 2009-8-3 19: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外梅庵琴人居多
kiddy 發表於 2009-8-3 14:42

港澳臺,不算海外.而海外琴人,琴藝歸入某泒者甚稀,多為熱心鑽研而懒理泒別者.人数亦少的可憐,全球约三百人吧.
发表于 2011-12-30 09: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3-7-7 21: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3-8-26 16: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资料,收
发表于 2014-3-27 11: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錯資料,頂
发表于 2024-4-12 13: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5-1-15 20:42 , Processed in 0.01706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