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13685|回复: 69

对成公亮先生的疑惑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0 21: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後由 天风 於 2010-3-30 21:37 編輯

听了“忆故人”的好几个版本
余不足论
最喜欢成公亮先生与吴景略先生的版本
尤其对成版爱之甚深
历来对此曲的解释有两种,一为忆故世而天人永隔的友人,一为忆参商未晤此时远隔岭峤的旧雨。
我认为,成、吴二先生对曲子的理解恰恰代表两种版本
吴版虽有抑郁思念之情,但不乏轻快,全曲并不会过于悲伤
成版则伤情入骨,尤其是后半部分,几处吟猱,有呜咽不能语,未语泪先流之感,足令闻者唏嘘,青衫湿尽。
另外,成版节奏忽疾忽缓,开始还觉得有点做作,但听到后面,觉得正合古琴自然之旨。弹者完全入曲境,收发由心而不觉,闻者亦觉音由心生,有语不成声曲不成调之感。这种弹者听者都入境的享受,自以为达到我自己的音乐感受极置。相比之下,吴版显得四平八稳。因而,成版“忆故人”成了至爱。

成版的忆故人是我听的成公亮先生的第一首曲子,爱曲及人,对成先生有了莫大的好感。自己正练阳关三叠,故而又找了成版阳关来听,但一听之下,发现成先生这首阳关,竟然大失水准。我手头上有林瑞丽古琴书里附赠的CD(先赞一下,这张CD选曲真精,至少很对我口味),11首琴曲除了吴景略先生的一首酒狂外,其余皆出自管平湖先生,里面就有阳关。拿成版与管版一对照,真是云泥之别,高下立判。管版惜别之情溢然曲间,而成版却只是指法熟练的学生习作。按理来说,不至于会差别这么大的,是否成公亮先生弹的时候太随便了?

PS:成先生的曲子都是在他本人的网站下载的。
发表于 2010-3-31 07: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09: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思是
发表于 2010-3-31 10: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成的忆故人不如吴的,中国人都讲发乎情止乎礼,哀而不伤啊
发表于 2010-3-31 10: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注挑七 於 2010-3-31 10:45 編輯

我是最喜欢成公亮的忆故人了,深挚感人
每个琴家都有自己的深入研究的曲目,不是每首精到,成先生比较精于桃源春晓,文王操,洞庭秋思,归去来辞,袍修罗兰套曲等,然于流水,平沙,阳关等曲则较平庸,
有些琴家貌似会很多琴曲,其实大多平庸,没有绝到之曲,
发表于 2010-3-31 11: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吾不願照鏡子.
发表于 2010-3-31 11: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故人我还是偏爱林友仁先生的版本,当然成先生版也不错~
每位琴家都有自己擅长的曲目和相对平庸的曲目,这是自然的。楼主所说的管平湖先生貌似是个例外,似乎没发现他有明显不擅长或明显平庸的曲目。。。真大师也~
发表于 2010-3-31 12: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百度视频里有一首以雪山为背景的视频《忆故人》,不知是哪位大师弹的?在下喜欢。
发表于 2010-3-31 14: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境界不同,经历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23: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徽说的哀而不伤的确一直是传统艺文的最高境界
似乎琴更应如此
哀而不伤、甚至清微淡远都是想近禅境
禅固然好
但真正的淋漓尽致未免就不是一种境界
白马秋风塞北是美,杏花春雨江南也是美
梨涡浅笑是美,梨花带雨也是
不过,归结到琴上,似乎矛盾来了,琴的高标准就是清微淡远
只能是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而不能是苏东坡的“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不过,苏的这首在文学史地位不高,但为许多人私下喜欢,历来诗词集都收这首,但却少人评论)
我认为琴应如孔夫子论诗所言: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但标准是立在那儿的,“禁”之一字,就说明高标准是规定琴是修身的
我喜欢悲的东西,总是不太好的,但事实是悲的东西就这么容易打动我
恩,我的境界不高
但竹林七贤做人的境界高不?
广陵散历来强调武曲文弹
惜嵇康的广陵散没留个录音,然而看嵇的处世态度,看看他那篇著名的琴赋
大概也可想见那种“闼而奋逸,风骇云乱,牢落淩厉”吧
看来,标准也是一种虚的东西,或者说,是有个度在那里,大家各取所需就是了
发表于 2010-4-1 14: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4-1 16: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一个好朋友说过,人生最高境界是经历过了人生的风雨痛苦,还是能够保持赤子之心。(翻成中文大概是这样)
没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一刻,人生大概白过了,每天“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日子大概也没必要再过下去了。
关于“悲”的思想,建议看看王国维的美学思想,and他关于红楼梦悲剧的见解。
赞同所以张爱玲说人生憾事:鲥鱼多刺,海棠无香,却道天良好个秋,呵呵,take it easy.
发表于 2010-4-2 00: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听成公 忆故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0: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TO十一徽
红楼梦评论是观堂早期作,主旨也是人生只不过一桌子杯具。虽然也以解脱,即不悲不喜为最高境界,然他的两种解脱说,其一非常人能为,其一百炼后才能为,而又说两者实为一。我想大概与佛家的顿悟与渐悟相类,有慧根者可以突然想通,没慧根的人就慢慢磨出来。
按观堂红楼说,也就是叔本华的,得知道人生是以悲剧打底子的,然后才能悠游于这个世界,能欣赏喜,亦能以悲为美
人间词话里关于后主纯是华严境界,极是赞同,悲也是大美
回到琴。
谢希逸《琴论》:和乐而作,命之曰畅,言达则兼济天下,而美畅其道也。忧愁而作,命之曰操,言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也。
琴曲中,“畅”屈指可数,而“操”与“引”(清马瑞辰《琴操》:诗有操有引,而统谓之操)则非常多。个中原因,其实就是人生而已。我觉得王国维表述很准确:夫世界有限而生人无穷,以无穷之人生有限之世界,必有不得遂其生者矣。世界之内有一人不得遂其生者,固生生主义之理想之所不许也,故由生生主义之理想,则欲使世界生活之量达于极大限,则人人生活之度不得不达于极小限。盖度与量二者,实为一精密之反比例,所谓最大多数之
最大福祉者,亦仅归于伦理学者之梦想而已。

我跑偏,其实我想说的,还是,高境界难于达到,因而在现实中,自己各取所需,无论爱喜爱悲,自己把握个度。我知道十一徽的意思其实也是这样。
发表于 2010-5-13 07: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不错的曲子,各人喜欢罢了
发表于 2010-5-13 17: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故人时哀而不伤多半不是高境界的缘故!
发表于 2010-5-13 21: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個人喜歡的角度真是大不相同啊
发表于 2010-5-23 07: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
口味不一样,萝卜白菜
发表于 2010-5-23 08: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西莉 《古琴》一书 附录CD第九首,是 李孔元 钢弦演奏的 阳关三叠, 被译者误为是管平湖的录音也。
发表于 2010-5-23 08: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先生的阳关录音流传有早起和晚期两个版本,依然是清健的风格,而非婉约风格。
发表于 2010-5-23 23: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疑惑牵累
发表于 2010-5-25 17: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先生的阳关录音流传有早起和晚期两个版本,依然是清健的风格,而非婉约风格。 ...
snowwolf 發表於 2010-5-23 08:50


请问哪里可找到?老八张和龙音管平湖里都没有阳关啊。
发表于 2010-8-24 00: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忆故人,不得不提一提吴兆基先生的版本,似乎仅这一曲而言还在LZ所提的二位之上……(实在也可以说是吴先生最为巅峰的两首曲目之一,另一首是《秋塞吟》)
发表于 2010-10-30 19: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吴两个忆故人都喜欢。
发表于 2010-10-30 19: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的处理肯定是会有争议的,特别在清微淡远主宰的古琴界。然情到深处不能自己,圣人之器难得一次极至抒情未尝不可。
发表于 2010-10-30 21: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岳山 天风


    请楼主给大家分享林西莉女士书刊里的CD音乐吧
发表于 2010-11-4 17: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的琴派,不同的琴家,铸就了不同琴曲。不同的琴家得到相同的琴谱,但受到地域文化和个人修养的影响,以及当时打谱的心情。就会得出不同版本的琴曲。也许会有很大区别,一曲欢快,另一曲悲丧都有可能。弹出来呢?听的人不同,喜好也不同。我喜欢李祥霆的酒狂,龚一的阳关,管平湖的平沙,只是对他们这个版本的琴曲感兴趣而已。
发表于 2011-11-15 01: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成先生的弹琴姿势比较“猥琐”
发表于 2011-12-6 12: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猥琐”吓我一跳。
发表于 2012-2-1 10: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清微淡远就是对的?
发表于 2012-2-1 11: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hustzdx 發表於 2011-11-15 01:05
个人认为成先生的弹琴姿势比较“猥琐”

严重同意

点评

我觉得能用这个词的也非常“猥琐”  发表于 2012-7-14 18:14
发表于 2012-2-1 17: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多则不精,精则不多。”何必会那么多曲目呢?兴致到了即可,又不是打比赛,争名次。
发表于 2012-2-16 16: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成老师的风格。
发表于 2012-2-19 15: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吧,只要自己融入了曲子的意境,那就好了。
发表于 2012-2-26 13: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觉得,一是琴人各自对曲子的理解,二则是各种琴法流派的问题吧。有些流派弹某些曲子,就特别有感觉。一如我听了几个阳关三叠的作品,都是名家,但是有些听上去,就一点惜离别的感觉也听不出来。
成先生的,我最早听的,是酒狂。觉得他对于狂这一点的把握,特别地到位。听了岳山的描述,我也想去找个成先生的忆故人,来和我现在有的吴先生的比一比了,呵呵。
发表于 2012-2-26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yl 發表於 2012-2-1 10:58
为什么清微淡远就是对的?

这个问的好。
发表于 2012-3-7 08: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半农 於 2012-3-7 08:56 編輯

我喜欢成和吴的
发表于 2012-3-28 13: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位琴家都有自己擅长的曲目和相对平庸的曲目,这是自然的。楼主所说的管平湖先生貌似是个例外,似乎没发现他有明显不擅长或明显平庸的曲目。。。真大师也~
发表于 2012-3-28 16: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人理解不同吧,
我当时出门上学,开开心心就一个人去车站了,我同学说离开家的时候和家人抱头痛哭了几个小时
发表于 2012-6-18 10: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人得到什么份上才能做到清微淡远?我们大多数还都是凡人,古琴也应该是情感表达的一种工具。
发表于 2012-6-18 11: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猥琐”????成先生的视力极差,才这样的。听琴,用心用耳就好了!
发表于 2012-6-18 21:03: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景略先生的忆故人太情深意切了,是炽热如火的思念之光,成先生则是柔情似水的。个人认为成先生的阳关不差。成先生的曲风很细腻,阳关亦如此。
发表于 2012-7-14 18: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喜欢成老的演出,非常细腻,非常有情感。我听过很多名家,最能打动内心的还是成老的古琴。音乐是用耳朵听。不是什么曲子都要清微淡远的,以前古人不做音乐研究,只是文人弹琴,现在古琴作为一个专业,应该现在琴家弹琴更具有体系性和音乐性。
发表于 2012-8-13 12: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应该是判断标准不同
发表于 2012-9-18 09: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风 發表於 2010-3-31 23:08
三徽说的哀而不伤的确一直是传统艺文的最高境界
似乎琴更应如此
哀而不伤、甚至清微淡远都是想近禅境

正是此理。
发表于 2012-9-23 22: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是我最喜欢的当代琴家!赞同43楼周又渔的说法。就喜欢“细腻”二字!
发表于 2012-11-28 14: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与心应,便会觉的好。人心是不同的。
     有时,我听有些小朋友演奏,却觉的比弹了多年琴的成人好听。其“拙”甚真,有些曲子听着有种特殊的趣味。而成人很多弹的虽流畅准确,却总有机械之感。此非耳不同,心性不同所至。
     成公亮先生演奏姿势的问题,因成先生高度近视。不得已。

发表于 2012-11-28 18: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六徽的飓风之翼老兄,大师不见得什么审美什么流派的都拿手,包括管平湖前辈。他的风格是典型的九嶷派风格,吟揉有度,绰注干净,不拖泥带水。貌似什么曲子都一个味道,但又能把所有曲子的味道能表现出来。
    但回头来看,你听听管大师的龙翔操发现其明显没有张先生的好,因为管大师本就不擅长跌宕灵动之曲,如果这个曲风,现代要公白最擅长了

发表于 2012-12-1 10: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琴君子之乐器
发表于 2012-12-1 10: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norum61 發表於 2010-5-13 21:57
每個人喜歡的角度真是大不相同啊

我们不要用我们的知见去评价他人,只管谦虚去学
发表于 2012-12-1 10: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认为某某这不行
发表于 2012-12-3 13:27: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個人程度尚不足評論,但領教了
发表于 2012-12-12 21: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隨著時間的流轉心情的更改與經歷的累積.喜歡的樂曲也會有時更易.
发表于 2013-3-8 16: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喜欢成老的忆故人,,,新人
发表于 2013-3-8 22: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故人独爱梅曰强的
发表于 2013-3-10 16: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弹琴吧
发表于 2013-3-18 13: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21 發表於 2010-5-13 17:22
忆故人时哀而不伤多半不是高境界的缘故!

你用的头像,画儿画的不错
发表于 2013-6-7 00: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有情感的琴家,,,,,,非俗物,,,,,,
发表于 2013-6-7 13: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喜欢就好
发表于 2013-6-9 16: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技法上去评价一些很厉害的琴人对他们是一种侮辱,古琴的技法就那么回事,如果一个普通人想做到,通过一定时间的认真的学习基本上没有什么是达不到的。很多琴人,弹得久了,愈发往枯涩和绝望里去,愈发往耗尽魂魄的娓娓诉说里去,是他在体会、演奏的时候,把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搭进去了。你觉得好不好听,和他有什么关系呢。涛声云灭在下,星河在天默然。
发表于 2013-6-9 17: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及,对他们来说,某个曲子,就只能那么弹,必须那么弹,那才是他弹的曲子,至于你给你聊这个曲子可以怎么处理,那和他有什么关系,他又不是给你弹的。

点评

多時不見,觀吾弟此回貼,料近况甚佳.  发表于 2013-6-9 20:19
发表于 2013-6-9 22: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wingplum

本帖最後由 jsbach 於 2013-6-9 22:25 編輯
jsbach 發表於 2013-6-9 17:03
以及,对他们来说,某个曲子,就只能那么弹,必须那么弹,那才是他弹的曲子,至于你给你聊这个曲子可以怎么 ...

劳吾兄慰问,弟近来忧忿共冗务日增,涵养随眠食俱减,此处发言少浮浪激烈,吾兄其付诸一笑。并祝暑祺。
发表于 2013-11-4 11: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就好 欢喜就好 如是 甚好
发表于 2013-11-5 17: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評一個人,先看他的想法(下面是我一位朋友的摘錄)。先考慮自己是否同意他的想法,再看看他的想法他自己是否這樣做,那樣去評論,似乎比較容易交流。否則都訴諸主觀、或其他,那就是各說各話,達不到交流的目的了。

成公亮《秋籁居琴课》(“如是说”摘)
最近读到成公亮先生《秋籁居琴课》一书,“如是说(代序言)”几段话挺有启发。现在摘几段。

        弹琴的时候,要把这张琴最好的音色、音量发挥出来,因为弹琴要表现的是音乐,而不是表现减字谱。一切要从音乐出发,一切要从艺术出发,出来的东西你首先得自己被感动,才能感动别人。

        从大的方面讲,古琴是一件表达人思想的乐器,是抽象的。但它的演奏法还是很具体的,你要弹琴就必须要有正确的演奏方法——左手怎么样、右手怎么样、这个怎么弹、那个怎么按?都是要细究的,要下功夫努力学习的,而不是说一两句大话就能解决的。不要动不动就先把哲学的道理搬出来,如果这些弹奏技巧上具体的、细节上的关键问题不解决,就永远表达不了它那思想内涵和深刻的文化意义。

        古琴的音乐不是跳出来另成一个系统,而是中国音乐系统的一个门类。当然它有自身一定的特点,但是我们不要在强调它的某些特点的时候,忽略掉古琴音乐的基本规律。

        现在很多人拿到谱子,每个音都弹得很准确,但是不讲究音与音之间的逻辑——音和音之间的强弱、长短,以及不同的音色的结合。如果不讲究这些音与音之间的逻辑,即使弹完了一首古曲,也是“不知所云”。如果不知所云,那肯定是没有音乐感的。你仅是弹完了古谱的谱字,而没有把音乐弹出来。

        弹奏动作与出来的音是一对因果关系,“什么样的动作就出来什么样的声音和音乐”。所以我们的动作一定要对,手型要对,要放松,指关节、腕关节,和手臂的动作,要协调。手型和弹奏动作要“自然而然地去迎合音乐要表达的音的质地和情感”。因为手型动作是顺妥自然的,所以出来的音乐也是自然的、流畅的、动人的。

        有人认为古琴是优雅的,越轻越优雅,越轻越是真正的传统,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轻、重是一个曲子里面都需要有的,不是从头到底都轻,也不是从头到底都重,否则音乐中就没有对比、没有区别了。

        我常常强调要以句的感觉来弹奏,而不是一拍一拍的那种感觉和概念。这是两个不同的出发点,最后音乐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如果一拍一拍卡着拍子弹,音乐会感觉很呆板;但是,如果有乐句的概念,就会有一种音乐的语气。

        要调动音乐里面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方法,来塑造你所需要的情致。这一切都要来自于自然而然的动作当中,而不要让人感觉到你在“处理”它,达到这种境界其实是比较难的。
发表于 2013-11-6 05: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发表于 2014-4-2 10: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剛找了,這裡好像沒成老的憶故人?
发表于 2014-12-1 21: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好帖
发表于 2014-12-5 11: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snowwolf 發表於 2010-5-23 08:43
林西莉 《古琴》一书 附录CD第九首,是 李孔元 钢弦演奏的 阳关三叠, 被译者误为是管平湖的录音也。 ...

不是吧,竟有这种事?
我大爱这一曲。

一直就觉得这琴太牛了,丝弦弹出如此金石味,原来如此?
发表于 2014-12-30 10: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23-3-29 13: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喜欢忆故人这首,就是弹得比较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12-22 09:10 , Processed in 0.032473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