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13094|回复: 48

进亦琴,退亦琴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6 02: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进亦琴,退亦琴——思古幽情之四
              日期:2008-05-11  作者:林金荣  来源:新民晚报
                                                                                                                                                                                                                                                                                                         
 
               
    林金荣
   
    范仲淹只弹《履霜操》的掌故,出自陆游《老学庵笔记》:“范文正公喜弹琴,然平日止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范履霜’。”范仲淹有《与唐处士书》,意欲拜师唐处士学琴,写得有趣,特能看出北宋人重理性而又未失天真的性情,开篇:“盖闻圣人之作琴也,鼓天下之和而和天下,琴之道大乎哉。”继而慨叹秦以后琴道散失,而他所在的大宋,“文明之运,宜建大雅”;他曾向志于琴道的崔遵度请教“琴何为是”,并请问还有谁与崔公志同道合,崔公说是唐处士,于是范仲淹“拜而退,美而歌曰:有人焉,有人焉,且将师其一二。”他为自己寻到能学琴与琴道的老师快乐如孺子。《履霜操》传为西周时的曲子,离范仲淹的时代约有1800年,范仲淹于琴中思古,诗曰:“思古理鸣琴,声声动金玉。何以报昔人,传此尧舜曲。”(范仲淹《鸣琴》)
   
    思古之幽情,生生不息。远至孔子,他在琴曲中看见周文王时,还不知道自己弹的是《文王操》。欧阳修说:“古人不可见,古人琴可弹。弹为古曲声,如与故人言。”不仅如此,他以自己弹琴能解“幽忧之疾”的经验,赠序给“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的友人,告诉他:“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弹琴之功,进可以追摹上古圣贤,修身养德,以利益天下;退可以解忧舒愤,怡情养性,以利益己身。古人是这样以为的。只是,在孔子的时代,“上进”之心强盛,以琴道来进谏君主者不乏其人;到了范仲淹、欧阳修的时代,乃至之前的隋唐、魏晋南北朝,“琴道”已然是难以复兴的古德,而更像一个理想;琴真实的是一个寄情之器。
   
    回溯到东晋的陶渊明,史载他“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因为他有诗“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是琴成为寄情寄意之器的极致之证。当然,陶渊明不一定“不解音律”,苏轼猜测:“渊明自云‘和以七弦’,岂得不知音,当是有琴而弦弊坏,不复更张,但抚弄以寄意,如此为得其真。”当然这也无需考证,“无弦琴”的故事别有意趣,它对后世文人的影响很大,我听一位朋友说过的:“我喜欢琴。我听琴,家里也有琴,可我不会弹。我觉得不一定非要会弹才是懂得它。”
   
    诚然如是。其实苏轼便是个爱琴而不大会弹琴的人。他父亲苏洵弹琴,且弹的是家藏唐代雷氏古琴。父亲去后,雷琴成为苏轼的珍贵收藏。他一生被贬来谪去,天南地北,此琴一直随身。他在《杂书琴事》里记述:“余家有琴,其面皆作蛇蚹纹,其上池铭云:‘开元十年造,雅州灵关村。’其下池铭云:‘雷家记八日合’……琴声出于两池间,其背微隆,若薤叶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此最不传之妙。”
   
    今天弹琴的人都知道“雷氏琴”,盛唐时雷氏所造之琴,在当时便负盛名,从唐开元年间到苏轼的时代,大约三百多年,已是难得的宝琴,至今一千多年了,犹有遗存,我曾有幸在一位老先生家亲见铭为“春雷”的雷氏琴,最为不可思议的,它仍能弹奏得余韵悠长……
   
    无论被贬谪到哪里,苏轼身边总有友人,有人带着精笔佳纸妙墨来了,有善琴者来请求弹他的家藏宝琴了,那便是苏轼落魄生涯中的怡情时刻,在苏轼,这可不是鲜见的时刻。

发表于 2008-11-28 01: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不回???
不是我的性格。
发表于 2008-12-12 09: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是如是,當回一帖以謝勞苦
发表于 2008-12-31 15: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喜欢,呵呵
发表于 2009-3-19 15: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也喜欢
发表于 2009-4-13 21: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文章,很有启发。多谢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23: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一个!也赚点!
发表于 2009-4-14 09: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可赚钱不赚可惜

回帖可赚钱不赚可惜
发表于 2009-4-14 14: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
发表于 2009-4-21 22: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6-17 22: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几位古人都是我所欣赏的
难怪我会爱上古琴
发表于 2009-6-19 05: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琴书之乐,自是养怡之福,不因外物而移化
发表于 2009-6-19 09: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赚钱 肯定要回的
发表于 2009-10-15 18: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一曲就够了
发表于 2009-12-8 08: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回帖是种美德
发表于 2009-12-8 08: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灌~
发表于 2009-12-8 19: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发表于 2009-12-15 12: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囬個帖,賺個錢。
发表于 2009-12-15 13: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琴书二艺,可以终身!
发表于 2010-1-3 10: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养德,可怡情,可修身,可怀天下志
发表于 2010-1-8 15: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苏极好琴,且家藏宝琴数张,却避而不弹,怀疑他是不是左手有残疾
发表于 2010-4-26 21: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弹琴之功,修身养德.受教 ,受教 ,
发表于 2010-5-10 02: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灌~         
发表于 2010-5-12 18: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思古之幽情.抚弄以寄意.
发表于 2010-5-14 23: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感恩!
发表于 2010-5-14 23: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发表于 2010-5-17 23: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零零总总,风雅如斯,不如张子谦“我弹我亦不听"之一句
发表于 2010-6-13 16: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浮躁世界唯有琴可寄托,有幸呀
发表于 2010-6-13 23: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一个平其心
发表于 2010-8-2 11: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多些这样的文章,我怕是要走火入魔了~~~

悦琴。
发表于 2010-10-15 08: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逍遥然鼓琴
作者:林金荣 日期:2008.06.05 来源:新民晚报

    一个人特别喜欢弹某一支琴曲,其理由是难以言传的。我的一位师妹喜欢硬朗雄强的《关山月》,烦死了柔情绵绵的《秋风辞》,且早早声称不学《长门怨》,偏我遇见过一个特喜欢《长门怨》的男琴友。我喜欢弹《渔樵问答》。这曲子很长,我初学时弹得上气不接下气,至今也不能说弹好了,然而,当家里来了朋友,我弹琴给他们听时,我总是喜欢弹它。老车说他不喜欢《渔樵问答》,那于我毫无影响。
   
    我前世做过“渔”的,做过“樵”的,我弹的是自己的曲子。我就是这感觉。
   
    这是隐士的曲子。隐士放浪于江湖,纵情于山林,何等洒脱飘逸,其中意味琴曲中多有描绘,《渔歌》《樵歌》《山居吟》《欸乃》《醉渔唱晚》……今生做不成隐士,弹一曲渔樵,山林之想可得安慰矣。
   
    隐士肯定都喜欢琴。远至孔子时代隐于泰山的荣启期,他鼓琴而歌的形象,与魏晋时的“竹林七贤”一起被南朝人刻于画像砖上了。“竹林七贤”不是隐士胜似隐士,他们的故事,喜欢《世说新语》的人都很熟悉,其中著名的阮籍与嵇康都善于弹琴,特别是嵇康,画像砖上他便是横琴膝上。他写《琴赋》,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他“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诗句,是最出神入化的咏琴诗句(琴初创时五弦,后增至七弦,故“五弦”“七弦”皆琴之别称)。嵇康思隐不得,而遭杀身之祸,“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这是嵇康留下的千古形象。
   
    与阮籍、嵇康同时代有个真正的隐士,叫孙登,史载孙登“清净无为,好读《易》弹琴,颓然自得。”他住在山里,“以石窟为宇,编草自覆”。阮籍入山见到孙登,只见他“披发端坐岩下,逍遥然鼓琴”,阮籍想与他谈话而不得,乃“长啸与琴音谐会”,孙登“因啸和之,响动林壑”。我喜欢这个故事,喜欢隐士的那种超拔神气,以及智者惺惺相惜的默契。
   
    我还喜欢北宋时一个叫魏野的隐士。有一天宋真宗出游,在山上看见一亭槛之处,问曰:“何所?”乃隐士魏野草堂。遣使往召之,魏野正在“鼓琴教鹤舞”,听说皇上的使者来叫,他“抱琴逾垣遁去”。他可不想见皇上,既不想因之得福,更不想因之惹祸,他每天弹着琴教仙鹤跳舞的日子该有多美。这位魏野,于其居所“手植竹树,清泉环绕,旁对云山,景趣幽绝。凿土袤丈,曰乐天洞,前为草堂,弹琴其下。……不喜巾帻,无贵贱,皆纱帽白衣以见,出则跨白驴。”山道上过来一位纱帽白衣跨白驴的隐士,怀里抱着琴。山峦重重,涧壑深深,岚雾茫茫……我喜欢这幅图。
   
    其实是向往。居于山水之间,每日弹琴啸咏。从书上读到这样的生活,心向往之。现代人已经丧失这样生活的能力了。现代人要凉爽的夏天,温暖的冬天,丰沛的饮食,便捷的交通通讯……现代人没有电、石油无法生存。
   
    可是我一定有过那样的生活,过去世里,我一定不止一生地“居于山水之间,每日弹琴啸咏”过。今生虽身处攘攘闹市,毕竟安居于容膝斗室,每日于琴中自得山水自然之趣——“衡门之下,有琴有书”,不亦乐乎!
发表于 2010-10-18 12: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的魏晋名士,其实骨子里就是一群披头士,吸点海洛因然后在山野间鬼哭狼嚎,为何如此?一是对时局不满而无奈,二是由于习惯了散漫慵懒衣食无忧的生活,不屑于粗鄙的劳作生活。
昏庸的皇帝和亡国大臣依靠挥霍人民的血汗和财富抒发内心的情感,而魏晋名士无此条件,只得在自己的器官上寻找灵感。两者说白了在精神层面的哲学问题上是一回事,当某些文人把控政权的时候,他们未必比被他们推翻的那些人更仁慈些,历史证明他们往往更残忍。

点评

可能会出现。但历史不假设  发表于 2013-5-12 20: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13: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的魏晋名士,其实骨子里就是一群披头士,吸点海洛因然后在山野间鬼哭狼嚎,为何如此?一是对时局不满而 ...
轩辕剑 發表於 2010-10-18 12:53

只有论点,没有论据和论证。
发表于 2010-10-18 13: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轩辕剑 於 2010-10-18 13:23 編輯

当然我的看法是有些偏激的,但是这也不失具有迎头棒喝的参考价值,魏晋名士生活在才华横溢名人辈出的时代,这种才华横溢恰恰是由于魏晋时期整个社会都处于颠覆与叛乱的思潮下,从董卓篡取开始,到三国鼎立,似乎是打着恢复汉室的名誉——魏蜀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不承认自己是宗承汉室,到曹操的儿子就彻底撕下伪装了,当然你自己就是靠政变反叛起家的,那么为何就不允许别人反叛你?所以到了司马氏家族掌权以后,很多人就不满,说人家不忠,其实哪里有什么忠不忠了?都是一窝的叛贼狗咬狗罢了!纵观魏晋时代的名士没有一个是痴迷于政治的,都是一副副老子不屑于顾的态度,但可笑的是他们中却找不到一个不是和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的,表面上是厌恶政治,实则是恨不能由自己掌控政局。
这是为何呢?中国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到了巅峰开始下落了,孔夫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嫉贤妒能靠三寸不烂之舌拍皇帝马屁的混饭吃的马屁精一个。这种人讲究实用主义,并最终发展到不管黑猫白猫不择手段的登峰造极的地步。当然他们绝不会偏激,绝不会左也绝不会右。他们信奉所谓的中庸之道就能迎来“长治久安”的大好格局,就能“维稳”就能解决民族分裂主义和上访问题,就能因此而万古流芳,但我相信他们绝对会把国家搞的乌烟瘴气,而且已经并正在乌烟瘴气。孔夫子自己不是说了吗?吾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吗?纵然抱着这个牌位跑到全世界去又能怎样呢?想忽悠别人?可别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忽悠的是自己。
发表于 2010-10-18 13: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仅举一例,魏晋时名士大多喜欢服用一种名叫五石散的药,这药其实就是个性药,据说有壮阳的作用,和日本人卖给我们的“东瀛大补丸”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白了就是古代的伟哥,但是这个古代的伟哥因为里面含有有毒物质砷元素(砷害主要作用于肌肉和神经组织),而导致神经中毒,所以他们需要靠忽冷忽热的发散行为来将药力挥发出去,祢衡骂曹脱光了屁股前大概就是吃了五石散,有些名士喜欢裸体狂奔,外行还以为他们是诗兴大发,其实不然,他们个个都是披头士嬉皮士,他们不仅对皇帝和国家不满,他们对自己的身体也不满,要么有洁癖,要么有些异装癖,其实他们个个都是性变态,甚至发现一只苍蝇也要怒发冲冠把剑追赶。
任何一个朝代一旦出现魏晋现象,说明这个社会已经快和魏晋一样快灭亡了。接下来就是大规模亡国时的战争和屠杀、分裂与割据,整个国家道德沦丧一片焦土生灵涂炭,直到再次统一。
发表于 2010-10-18 13: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好好的帖子,让我搅和成这个样子了,该死该死!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15: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所云
发表于 2011-7-6 14: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贊一個,另外,“唉,好好的帖子,让我搅和成这个样子了,该死该死”軒轅劍真可愛。
发表于 2011-8-24 15: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真好,那些魏晋时代的嬉皮士们完全就是那样的败落朝代的产物。
发表于 2012-1-8 19: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弹琴是件快乐的事情
发表于 2012-6-17 18: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思古之幽情,生生不息。我爱古琴。。。。。
发表于 2012-8-29 22: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
发表于 2012-8-30 21: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晋风骨
发表于 2013-2-6 16: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好文。
发表于 2013-2-6 20: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
发表于 2013-6-19 13: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文人,我最爱老苏。
发表于 2013-8-30 22: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2-26 14: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桐客 發表於 2010-10-15 08:25
逍遥然鼓琴
作者:林金荣 日期:2008.06.05 来源:新民晚报

大隐隐于林,小隐隐于市。
发表于 2014-3-27 10: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賺銀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5-1-16 00:08 , Processed in 0.02301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