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古琴,一种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艺术;诸城琴派,一种传承百余年的琴艺流派。作为诸城琴派惟一健在的传人和宗师,刘赤城的一生注定与传奇二字结下不解之缘。在合肥市曙光路安徽省歌舞剧院宿舍,一尘不染的琴室里,年届七十的刘老先生正坐而抚琴,沉雄清旷的琴声带着他的思绪向远方飞扬……那年那山,万籁俱寂,有古琴梧桐为伴,那时年轻的他尚不需为琴派传承而忧虑。 身出名门艺出苦功
刘赤城祖籍江苏南通,出身于艺术世家,父亲刘蒿樵是著名的国画家和古琴家。受到家学熏陶,刘赤城幼时就对古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5岁开始,当同龄的孩童还在山野间奔玩时,刘赤城已经端坐在琴案前“一板一眼”地练琴不止了。刘老回忆,当时自己几乎整天坐在案前练琴,手指磨出老茧不说,在夏天时因为汗水的浸渍,臀部溃烂出两个洞。靠着这等苦练,刘赤城8岁时就能熟练演奏《平沙落雁》等古琴名曲。他因此也得到诸城琴派第二代传人徐卓的青睐,从而获得真传。
深山巨蟒也“知音”
有名师调教,青年时代的刘赤城琴艺已经基本成熟。高中毕业后,他到当地成立不久的历史文物馆任职,这个文物馆地处狼山一个寺院里。这里舒适幽静,是练琴的绝好去处。更妙的是,刘赤城在寺院的阁楼上发现了原方丈大师留下的满满一屋的古琴,件件都是名品。所有的这一切令痴迷琴艺的刘赤城惊喜莫名,他选了一张名为“沧海龙吟”的古琴,开始在这天造地设的“琴室”里苦练琴艺。
刘赤城的琴艺在这段时间飞长。有一次,他和朋友到狼山上一处凉亭玩耍,兴致来时就地抚琴。曲到高潮,本来陶醉其中的朋友却突然惊得目瞪口呆:原来一条巨蟒正从不远处的树上垂下随乐曲颤动,莫非它也听得懂这悠扬的琴声?事情传开后,一时成为琴坛佳话。
剑胆琴心一宗师
狼山三年的“蛰伏”,让刘赤城尽得诸城派精髓,又于195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首届古琴专业。几经蹉跎,他调入安徽省歌舞剧院专研古琴。多年浸淫其中,他的琴艺渐趋化境,风格沉雄清旷而又豪放洒脱,享誉海内外琴坛。刘老重开“梅庵琴社”之际,“台湾国立艺术大学”终身音乐教授张清治来访并谦称“晚生”书联相赠:“赤城古道标建高德,梅庵今琴路开曙光”,足见刘老在琴坛的地位。
据刘老先生的老伴邱阿姨透露,刘老其实还是位“武林高手”,幼时就开始习武,在梅花桩上打起拳来虎虎生风。因此还发生过一件趣事:年轻时一次夫妻俩在包河公园散步时听到有女孩求救,刘赤城展开拳脚将一名歹徒打落河中。没想到的是,事隔几天之后包河公园发生一起人命案,因为有群众看到过刘赤城拳脚的厉害,有关部门竟将他列为嫌疑人暗中调查,直到真凶落网才证明是一场误会。虽然邱阿姨此后偶拿此事和刘老开玩笑,但她对丈夫的钦佩却有增无减,“人们常说剑胆琴心,他算是最典型的代表了,呵呵。”
大师的两个心愿
晚年的刘赤城致力于古琴音乐遗产的发掘,70高龄的他被老伴称为“夜猫子”,每天打谱、抚琴直到深夜。刘老先生表示,自己有两个最大的心愿:一是将手头搜集的古琴谱整理出来以便流传后世;二是尽快选拔一批古琴人才,将诸城琴派的真髓传承下去。
刘老介绍,传世的琴曲共有三千多首,而当代能够弹奏的仅有一百多首,原因就是“古谱难识”,要经过打谱等一系列“处理”才能真正被人演奏。而诸城琴派的传承更是刘老的一大心事。清末时发端于山东诸城的这个琴派融合山东地方音乐的特色形成雅俗共赏的风格,给古琴艺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然而,时至今日,刘老已成为诸城琴派惟一健在的继承人了。去年刘赤城曾受邀到诸城市举办古琴音乐会,得知琴派创始人王燕卿的后代均已不再操琴,不禁暗自神伤。刘老也曾收过30多个徒弟,但天资聪颖而又能坚持练琴不辍者很少。“别看我身体挺好,但年岁毕竟大了,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这两个心愿一定要抓紧时间才能完成咯……”满头银发的刘老先生眼中透出一丝焦虑。
|